可爱的女同学使用春药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于2013年6月25日成立,是北京市第一家直接登记的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由崔永元、冯仑、江南春、郭凡生等在内的十二位成员联合发起成立。基金会以“收集保护历史文化,支持乡村教育,文化交流传播”为宗旨,积极在口述历史和乡村教育领域开展工作。
宏达的历史有对错得失,还有影响和意义,而个体的经历往往只有选择、坚守、失去和接受。只有当我们把关注历史传承的目光,移向个体经历时,才发现这些普通人描绘了更丰富鲜活的历史画面,他们所理解的历史事件用他们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出更为社会化和富有人性的一面。我们把收集历史亲历者记忆的行为,称之为“口述历史”。通过个体记忆汇集成民族记忆,构建人与人、人与事件、人与事件之间的连接,帮助人们更多元地观察时代,进而更全面地理解时代、感知时代。
北京市永源公益基金会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推动中国口述历史的发展。希望在未来10年到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联结专业机构和民间力量,共同抢救口述历史史料,推动史料应用的开发,建立口述历史资源的平台,让“人人皆可记录”成为历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2014年,永源基金会发起“家•春秋”大学生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征集优秀的口述记录影像项目参赛,聚合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年轻人参与口述历史。
“家·春秋”计划今年执行第三届,前两届里,“家·春秋”举办路演16场,开展工作坊8场;收到来自国内27座城市、国外5座城市,覆盖101所高校的182个报名视频demo,最终收到成片147部。“家·春秋”计划发起的众筹活动共计获得96058人支持,筹集资金330511.36元,在优酷视频、新浪视频频道播放的口述历史影像记录作品点击率逾250万次。
今年是“家·春秋”口述历史影像记录计划举办到第三季,前两季中,“家·春秋”收到了近200部年轻人关于故乡、亲人的口述史影像作品提案,镜头里拍过抗战老兵,去过台湾小岛,讲过中国最后一批驯鹿猎人的故事,也尝过纽约最好的川菜大厨的手艺;三灶大屠杀的幸存者,古城西安的摇滚青年,都在“家·春秋”的镜头里留下了他们的口述记忆。
“家·春秋”在全国十几所城市举办了30多场关于故乡、记忆和历史的线下活动,邀请几十位行业顶尖导师与年轻人交流分享。截至第二届结束,“家·春秋”拥有了70名志愿者,创建了4个数百人规模的大学生交流群。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项目中,“家·春秋”计划通过到全国高校现场路演、宣讲,资助影像记录片的采录过程,辅导拍摄过程不同工作来确保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片的成片,并在过程中提高学生在口述历史的知识和技能,第二季“家·春秋”项目期间分别在北京、上海、香港组织了4场的工作坊。于此同时组织公众沙龙,扩展“家﹒春秋”项目的影响力。
“家·春秋”是一个社会化运营的项目,项目与高校院系合作,建立口述历史基地、组建高校社团联盟,在高校中培育口述历史的种子队伍。在项目传播、评选及展示方面,项目先后与腾讯文化、新浪视频、优酷视频、点赞网等网络平台合作,吸引大众对学生作品的观赏和评选之中。第三季的“家·春秋”亦与良友青年影像计划合作,举办口述历史·记录短片创作研习营,让学生团队有机会在纪录片界大咖手把手教导下实践短片制作。
项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起线上活动,制造话题,与名人和公众互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口述历史,自媒体阅读量达到172万人次。第二季家春秋自2015年5月开始以来,通过运营官方微信与公众互动,共发出微信文章147篇。
借助不同的众筹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口述历史。项目鼓励大学生团队为自己的口述历史影像记录作品在网络上发起众筹,将学生身边的人,普通的人也纳入项目中,他们可以通过资金支持、转发、关注、提供信息等等不同的方式参与进来,进而传播出去。通过众筹活动,共有28723人次参与其中。99公益日,永源基金会在腾讯乐捐上发起了该项目的众筹活动“崔永元约你支持90后”,并通过采访捐赠人的故事再次传播。文章在腾讯公益的官方微信发布,并在一天内,文章的转发量超过了10万。
“家·春秋”积极通过大众传播平台,将项目的影像延展到更大的范围内,扩大公众对于项目和口述历史本身的认知。
从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家﹒春秋”有8部作品在澳门濠江卫视进行公益性质的展播。
2015年10月,“家﹒春秋”中关于非遗题材的2部作品参与北京设计周民艺论坛的纪录片展播环节。
2015年11月,“家﹒春秋”作品《为了抗日》参与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公益微电影节,并获得“优秀影片奖”
第三季“家·春秋”通过往届参与的在地学生团队组办宣讲会的方式,进行高校路演,减少项目人员的交通差旅及活动成本;同时往届的大学生团队志愿为本届参与的团队提供咨询,让知识与经验在同辈中得以继承和传播;导师团队与学生团队一对一配对,给与专业的辅导。
第三季“家·春秋”记录短片创作研习营,通过新媒体直播的方式传播,让不能到场但对口述历史影像作品制作的学生、大众,也有机会跟着大咖学习如何制作短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