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熙机械臂上下挥舞,一台台新能源汽车鱼贯而出。图为长沙比亚迪车间。(本版图片由长沙市工信局提供)
产值、企业数量的多和少,往往说明着产业发展的实力与潜力;同比、环比是增长还是减少,在一定程度反映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数据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产业发展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直面数据,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数据,更有着一种冷静清醒的理智。
长沙汽车产业发展得怎么样,我们选取了一组数据,试图从数据中探究长沙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数据背后:数据增长是发展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裂变的过程。从燃油车时代走进新能源汽车时代,再走向智能网联时代,长沙汽车产业一路驰骋。
从20世纪60年代,长沙汽车产业开始起步。当时的长沙汽车制造厂推出了“洞庭湘军”和“星沙湘军”两个品牌,逐渐打开了长沙汽车产业的大门。其后,又有“桔洲”农用汽车和“芙蓉”轻型客车等品牌突起,一度红火半个中国。但很快,它们在短短20年里相继淡出人们的视野,只留下许多辉煌纪录和深深遗憾。
在20世纪90年代,长沙汽车产业开始快速发展。在政策支持下,一批汽车制造企业开始崛起,如湖南汽车制造公司、长丰汽车制造公司、长沙三湘客车公司等。这些企业逐渐壮大,成为当时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柱。
1999年,北汽福田在长沙投资建设了北汽福田长沙车辆厂,主要生产农用车、工程自卸车、轻型卡车等商用车,此举成为北汽布局长沙的开端。
2013年,上汽大众落户长沙,第一期投资约120.8亿元,年产30万台整车……再加上长丰猎豹、众泰汽车等车企,长沙在燃油车时代创下一个个辉煌。
2017年,是长沙汽车产业的高光时刻。这一年,长沙汽车首次迈向千亿元方阵,汽车制造业企业纷至沓来。
汽车制造的高度个性化和高度互联网化,倒逼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图为汽车生产车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长沙汽车产业开始进入转型和升级阶段。一些传统燃油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一些新兴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开始崛起。
时光向前奔跑,在政策的支持下,其后,长沙市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扩大市场规模。同时,长沙汽车产业也在不断推进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当前,长沙手握智能网联汽车4块国家级牌照,更踏上了新的征程。
起步、壮大、发展、迈向高质量阶段……这是一个个车企在长沙的足迹,这也是长沙汽车产业发展走过的阶段。
如果燃油车不转型、不升级,不脚踏当下、放眼未来,傲视新能源汽车新赛道,长沙谁来争锋?
如果在智能网联领域,长沙踟蹰不前、瞻前顾后,未来长沙汽车产业底气又在何方?
三一智联重卡产业项目规划用地6000多亩,预计总投资220亿元,规划有智联重卡整车、道依茨重型发动机、应急装备、装配式建筑、新一代工程机械和生活配套等6大功能区域。
长沙没有给外界留下这些疑问。长沙凭借一个个汽车产业规划与政策,一个个车企的实干与奋进,给出自己的回答:长沙汽车产业为什么行?——在时代前行的每一个关键一步,长沙都踩准了节点,保持了前行的节奏。
这就是我们分析长沙近1700亿元产值的意义。属于历史的,也必然属于未来!
数据背后:曾几何时,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低,是长沙汽车产业发展之痛。近期,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园,将打造“1+N”汽车零部件产业布局。
29%,这是长沙目前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的数据。与上海、重庆、合肥等城市相比,尚有差距。
这有着客观因素。20多年来,北汽福田、比亚迪、上汽大众等整车企业落户长沙,但在引进之初便已是“参天大树”,有自己较为成熟的供应体系,对新开拓本土配套动力不足。
大多长沙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缺少研发部门、集团总部等核心,与主机厂做配套的动力和信心不足。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沙本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品牌效应上可能存在差距。长沙地区生产的密封条、胶管等,甚至车桥等零部件,往往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困境。
在抗疫3年中,不少整车企业重新审视供应链安全。本土化配套率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长沙迎来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蓬勃发展的机遇。
这种协同既包括整车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协同,也包括总成系统与次级零部件企业间的协同。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电子装置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三大领域,引导长沙整车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总成系统与次级零部件企业,组成协同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整零协同创新项目。
燃油车的发动机、电机等零部件,长沙张开双臂欢迎。2020年,三一重卡搭载的三一道依茨发动机实现量产,长沙商用车“心脏”打上国产化、本地化烙印;索恩格的起动机、电机,让国内每3辆汽车就有1辆装配“长沙产”电机; 智能驾驶、智能底盘、智慧座舱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不少长沙企业闯出了市场,赢得了口碑。
一套机制——长沙将积极引导,探索符合其汽车产业特点的整零对接机制,建立需求征集发布、供需对接、评估筛选、申报认定等一系列整零协同项目推进制度。依托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资源,打造若干汽车产业整零对接平台,支持定期举办各具特色、符合长沙产业发展特点的整零对接活动。同时,完善招商引资、企业服务、金融支持、企业改革、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政策措施,将扩大长沙零部件聚集效应、规模效应、成本效益。
当前,长沙近300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卡位入链,整合资源,同频共振形成创新联合体——龙头企业带动牵引,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呈现从跟跑、并跑到逐渐领跑的态势。
沿着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成长足迹,可以清晰看到产业链形成、发展与壮大的脉络。那些无数奋斗的故事,已有的、刚引进的和即将引进的一个个自强不息的企业,夯实产业根基,让长沙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更具韧性、更安全可控。
数据背后:在国内外经济面临严峻考验的当下,长沙汽车产业仍保持高位增长,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过去几十年来,我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然而,诸多经济因素叠加,我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并逐渐接近饱和状态。
当前,长沙汽车产业正从传统燃油车时代迈向新能源汽车时代、智能网联时代,产业结构也走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是趋势所在、方向所在 、未来所在。
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体系在长沙崛起。长沙汽车产业正在从纵向一体化垂直产业链向横向网格化生态圈和价值链变革。
长沙比亚迪,是垂直产业链翘楚。从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再到CTB技术,比亚迪在技术上一次次突破,产品也在市场上全面开花,孵化出秦、汉、唐、宋、元等系列爆品,不仅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当之无愧的王者,更让特斯拉、丰田等世界巨头刮目相看。
能源变革与技术融合不仅体现在乘用车上,商用车也在驶入新能源赛道。中型卡车、重型卡车、客车、特种车、专用车出现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均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占据一定地位和市场份额。
北汽福田投资15亿元,建设长沙超级卡车工厂。目前,长沙超级卡车工厂已具备新能源产品量产能力,取得了新能源货车整车生产资质,可实现混动混线辆。
三一重卡,今年一口气拿到了7张新能源重卡新品的“准生证”,涵盖纯电动、换电式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覆盖牵引和载货等多个细分市场。7月上旬,三一重卡宣布连续创造三个“全国第一”:6月新能源牵引车售出283台,销量全国第一;1至6月新能源牵引车累计售出1087台,销量全国第一;1至6月新能源重卡累计售出2519台,蝉联全国第一。
新能源汽车也在长沙交通运输行业深入推广应用。“十三五”时期,长沙纯电动公交车总数达5178台,占比66.12%,纯电动网约车达5806台,占比52.2%,已上线台,均位居省会城市前列。
智能网联汽车风生水起。事实上2016年长沙决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时,行业也才刚刚起步,行业风向以研发为主。
长沙聪明之处在于,在别的城市谋整车、谋上下游之时,抢先布局了一个高标准的测试区。自动驾驶无人车测试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的基础。
先有测试,才能有应用,才好谈产业集群——长沙为智能网联汽车开辟了两条“专道”:一是测试道路,弥补行业测试平台空白;二是智慧道路,让智能网联汽车跑得欢。
长沙建设的1200余亩测试场,包含国内最长的3.6公里双向高速、模拟城市道路、越野路、盘山路、泥泞路等多个测试场景,并模拟了雨雾尘光、车载物跌落、泥浆飞溅等各类危险场景。测试场自5年前开园以来,累计为百度、京东、上汽、广汽、希迪智驾等70余家车企开展了8000余场测试,测试里程40万公里。
2022年底,长沙开放了56.1公里支持自动驾驶功能的高速公路,全国最长。规划的1000多公里自动驾驶城市道路也将变为现实,里程居全国前三。
路通了,产业链条也“通”了。对智能芯片和智能计算平台,长沙引进了以北斗、华诺星空为代表的本土智能化感知定位等核心传感器供应商;对自动驾驶底盘及线控转向,长沙有舍弗勒等龙头企业;长沙还布局了以湘江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检验检测、车联网运营、物流服务等企业。
历史会公正地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也会忠实地把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
坚定走制造业强市之路,长沙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长沙这片热土还将书写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