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师动漫“这个毕业季太难了!”受疫情影响,应届毕业生遭遇就业“寒冬”,而宅在家中的凌红蝶却收到了国内某知名家居企业提供的“管培生”就业邀请。
凌红蝶是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家居院)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她同批入职的还有班上七八位同学。家居院安排他们大三驻厂实习,因表现优异,凭一纸“平时成绩”顺利入职。
“在市场普遍萎缩的情况下,学生如愿签约心仪单位,这是学院探索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一个侧影。”南林大家居院副院长徐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家居院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出了学生以双重身份融入企业、高校教师以技术服务融入企业、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以校外师资身份融入学校、校企资源共享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四融入”校企共同体培养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
在南林大,“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无论从独立办院时间,还是师生规模来看,只能算是一个“小学院”。规模虽“小”,实力却不凡。
在行业内,家居院有着“五个一”的美名:国内第一个开设“家具设计与制造”本科专业;首设“家具设计与工程”博士点;第一个独立设立的“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第一个提出更名,在“大家居”范畴拓展专业学科方向;率先获批新增“家具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
“学院始终将办学思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走好小而精的发展之路。”南林大家居院前院长吴智慧告诉《中国科学报》。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现有规模以上家具企业约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500万人,普遍存在低层次人才饱和、高层次人才稀缺的结构性问题。“我们培养的人才服务的是一个年产值超过4万亿元的民生大产业。”
针对行业中高端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家居院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就业与创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高校对接、政府搭台、协会牵线、企业支持,逐步形成了一个“校政企行”四位一体、共建共享的协同培养联盟。
“共建不是形式上的签签协议。”徐伟说,“而是要打造四融入校企共同体培养模式。”
要破解人才培养供需“两张皮”难题,就要针对从知识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采取有效举措。这点企业最有发言权。
让企业精英进入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域非常重要。高伟是亚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南林大产业教授。“我并不是一个编外人员。我会实际参与到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产业最前沿的视角去指导和培养学生。”高伟表示,他常在科研、实践教学等环节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校教改课程设计,提供适应产业新业态的课程内容设置建议。
家居院还聘任了百余名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做兼职教授,他们身处市场需求一线,又把握科技创新前沿,可以帮助学生将学校课程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车间与教室的同步互通是关键。“现在很多大学生到企业实习都是走过场,根本接触不到实际生产过程,这样的实习是低效率的。”吴智慧坦言。
家居院采取的办法是,学生以15~20人为一组,带着课题到企业去做,在工厂一呆就是几个月。“从工厂、安装到门店,我们的实习针对整条流水线上的全部环节。”凌红蝶说,“和其他竞争者相比,我不需要二次培训,入职就能上手。”
近年来,“圣奥班”“亚振班”“文信国际班”“海太班”等多个校企合作项目办得风生水起。这是该学院首创的“订单教育”模式。
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基础课程由学院设置,专业课根据实际工作技能需要,增加与企业岗位密切相关的内容。合作企业的高、中级人员担任特色班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过程,让学生提早感性地认识专业、认识行业。学生在高年级时由合作企业提供实习机会,进入企业提前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
由于培养的学生“适销对路”,龙头企业纷纷递出“橄榄枝”,家居院招生就业“两头火”的局面保持至今。
在徐伟看来,家居院探索实施的“四融入”校企共同体培养模式,构建了一个多赢的产教融合生态圈。“让人才够用、被用、适用,才是对人才最好的培养。”
在家居院的办公墙上悬挂着百余块校企合作基地的铜牌。“基本上行业内知名企业都在我们学院设立了基地。”徐伟说,家居院与超过300家企业,包括18家上市公司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师资、就业岗位和企业奖学金等,大大扩展了学院的办学资源。
此外,“联姻”也实现了企业升级与学院发展的同频共振。国内首家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木制品的宜华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南林大家居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署名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60余项,共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课题6项。
在每年的毕业设计展中,有将近一半学生作品已申请专利,有的甚至与企业合作批量生产。连年保持98%以上的就业率是家居院在探索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中交出的成绩单。
“教育必须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南林大校长王浩表示,“作为家居这类应用型学科来说,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接轨,注重产学研相结合、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