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记牌器暴雪与网易不太愉快的分手,算是近来游戏圈的风暴中心,甚至还引起央广网等央媒长篇追踪。
相信主流媒体的关注点不只是美国公司的傲慢,也包括整个游戏行业未来的走向。风波已过,一个月后的今天,或许正是可以冷静探讨行业真实走向的合适时机。
暴雪将迎来新的并购案,刚发财报的网易也需要继续前行,双方所披露的许多信息,都隐隐存在着较劲的意思。
从全年的实际数据来看,动视暴雪的情况实在谈不上乐观。营收同比下滑14.4%,净利润暴跌44%。网易继续保持稳健,全年营收965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228亿元,较上年增长15.4%。
但等待收购的动视暴雪,无疑还是需要“看上去更美”一些。如果单看暴雪娱乐2022Q4的数据,甚至似乎有欣欣向荣的感觉:营收达到7.94亿美元,同比增长89%,MAU达到4500万。
遗憾的是,刻意谋划的痕迹有点重:WOW、炉石、风暴英雄密集更新,与网易合作的《暗黑破坏神:不朽》贡献大量现金流,再加上吃到国服玩家“与青春告别”的红利,以及拿到网易一次性支付的“分手费”。
即便掏尽底牌,暴雪娱乐2022全年净利润6.25亿美元,还是比2021年的6.98亿美元少了7300万,下降10.4%。
就在财报公布前几天,母公司动视暴雪又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罚了3500万美元。而微软对动视暴雪的收购,至今也还在被监管部门调查。
就在2月13日,中国选手李培楠获得星际争霸2项目冠军。李培楠的“下狗”,一度让部分非玩家的网民产生错觉:星际的魅力巨大,其背后暴雪的价值也仍然不可小觑。
但恕我们直言,真实的情况恰恰相反。说起来有点不是滋味,但:李培楠的胜利背后,伴随的却是暴雪的溃败这个大背景。
AI预测夺冠几率只有0.37%的李培楠,夺冠历程当然非常让人动容。但我们需要看到故事的反面是:曾经全民SC的韩国星际不再那样强大,这也正映照出这些年暴雪的下坡。
当SKT、三星、熊津等金主纷纷削减投入甚至退出赞助,职业联赛体系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吸引新鲜血液。
但很显然,暴雪的心态仍然停留在上一个时代,和网易的不愉快只是此前无数次不愉快的延伸:韩国电子竞技联盟Kespa、游戏内容制作商OGN和国家电视台MBC,早就因为“霸王条款”联合抵制暴雪。
各种原委不评论,但表象之下,暴雪引以为傲的经典IP不再能够支撑盈利野心,这才是暴雪频频与合作者陷入纷争的根本原因,也才是暴雪真正的隐忧。
根据New ZOON《2022年游戏市场报告》,全球移动端游戏消费产值为922亿美元,主机游戏市场为512亿美元,而PC游戏市场总产值只有405亿美元。
也就是说,PC占据主流游戏市场22%的份额,这之中还有一大部分来自网页游戏,这是为什么暴雪那样的合作者不如以前有吸引力。
我无意渲染“分开就分开,下一个更乖”的情绪。十几年合作,分手很难说让任何一方愉快。
不过,网易财报和近期新闻,倒确实能看出新布局的端倪:网易“以慢打快”的风格,有意无意间更加彰显。
过往有观点认为,网易和暴雪契合的背后,双方有一个很大的相似之处:“慢”。暴雪精品的背后是不断打磨,网易擅长做慢生意也是行业共识。
不过,以慢打快到底是什么策略?似乎还很少见到解读。在深瞳商业看来,以网易为例,应该至少有以下几点:
其一,最基本的,是IP的长线运营。最新数据看来,网易老牌MMO手游有点长盛不衰的意思。十几年了,《大话西游》《梦幻西游》IP依然能打。
其二,近年来,这种策略进一步渗透到产品逻辑架构、品类布局本身。刚刚获得版号的《逆水寒》手游彻底放飞。官方在几天前宣布“将彻底不卖数值”,喊出“我们不打算赚快钱,并且准备长期和其他游戏打价格战”的口号。
这种策略更难模仿:把回报周期拉长,不是中小厂商能够承受的,也就成为大公司的一种独特竞争策略。提前几年布局冷门品类——如「生存建造」类的《明日之后》、太空探索类的《无尽的拉格朗日》——同样是这种策略的反映。
其三,则是有意识地把多年“慢”积累的策略/优势不断复用。如财报显示,休闲竞技手游《蛋仔派对》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收入和用户数增长强劲,成为网易游戏有史以来日活跃用户数最高的游戏。已经上线大半年的游戏突然成黑马,依靠的是UGC内容生态,同样得益于网易多年来对社区的持续琢磨。
但暴雪还是可惜了。因为今天暴雪的慢,似乎变形成了温水青蛙的缓慢,成了手游时代行动迟缓的看客。尽管有时代变迁等原因,但更多还是它忘了慢工出细活的初心,这点或许还该向前任网易学习学习。
关于“以慢打快”的策略,我想特别强调一点:技术上的“慢”积累,或许将会迎来爆发期。
2月19日,就在李培楠夺冠后几天,“新华每日电讯”公号发表《别忽视游戏行业的科技价值》。这是自去年11月人民网的《深度挖掘电子游戏产业价值机不可失》以后,重量级主流媒体再次正面评价电子游戏。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官媒不仅为游戏行业“去污名化”,更开始关注到游戏产业对科技的引领作用。这或许是政府眼中游戏行业应有的位置——利用成熟的消费市场,迅速实现新技术的商业化。新科技通过游戏落地以后,可以有效地消化研发成本、加速社会接受进程,从而助力“中国芯”、AI等重大科研项目突破。
对习惯赚快钱的游戏厂商来说,这似乎意义不大。但对早就慢慢做准备的头部企业来说,这无异于“天亮了”。
例如网易互娱AI Lab夺取IJCAI 2022(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 AI Olympics竞赛冠军和IEEE游戏大会双料冠军,自主研发Messiah和 NeoX等新引擎,无不是在为全新时代做准备。
《逆水寒》手游频频甩出重磅剧透,包括全息天气系统、光线追踪、智能NPC等玩法,足见此前对前沿技术下的血本。
游戏产业总容易被认为是一门赚快钱的生意。但当政府和行业都越来越意识到其科技属性之后,也会意识到,和芯片、AI等硬科技一样,游戏产业“慢工夫”的价值会更加凸显。
春江水暖鸭先知,2023国内游戏市场高唱复苏。但中国的游戏厂商,恐怕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在“春江水暖”中享受复苏。
有时候我们中国玩家真的是很有意思。游戏产业明明是厂商们中流击水的竞争,玩家们比从业者更关心“中国游戏崛起”的问题,实在是善良而令人感动。
玩家总是愿意为我们的内容提供商多想一层,比如,与暴雪这样的海外厂商“分手”后,仅仅是“不伤筋动骨,还能继续前行”就满足了吗?玩家还想要更多,想要中国出现下一个时代的“暴雪”:不仅是游戏品质的认可,更是文化内壳的深入浸润。
暴雪最硬核的部分从来不是引擎和硬件,而是内容创意。舆论倡导游戏带动“中国芯”,这诚然不错,但每一个内容制作者心里都清楚,游戏的真正内核始终是文化。
过去人们热衷于谈论暗黑破坏神让RPG脱胎换骨,星际和WAR系列引领了电竞潮流,魔兽世界所代表的“世界沙盒”……
这些“首创”的背后,其实是极度硬核的文化整合。《暗黑破坏神》中随处可见哥特元素、北欧神话与中世纪神话背景交织而成的设定,就是潜移默化的“文化输出”,而且效率往往超乎想象。
暴雪时代已经过去,而如何打造中国文化的虚拟投影,则是一个所有厂商都要面对的大课题。
举例来说,《大话西游》《梦幻西游》本就脱胎于四大名著《西游记》,当游戏中的“大唐官府”面临妖王降临危机,非遗枧桥鼓为玩家们奏响战歌;生肖神兽登场之际,洛阳唐三彩传承人妙笔施釉,刻画出活灵活现的游戏召唤兽……一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显得顺理成章。这都是有益的尝试。
但古代世界的“复刻”,还只是第一步。游戏制作者更要学会的,是高水平幻想,是与社会文化的自然衔接。
西方人会为了《永劫无间》去学中文,首先是因为昆仑、烈阳等以神话时代为蓝本构筑的幻想世界足够有趣。暴雪曾经正是如此,文化的横向联结,不仅在软硬件之间更在游戏设定与社会现实之间实现“虚实结合”,以此代替propaganda,让玩家痴迷的同时,认可游戏的深度。
自然,无论模式创新,技术突破,还是文化建构,都不是朝夕之功。我倒挺乐意见到更多厂商都来“以慢打快”。希望松开“暴雪们”的手以后,中国游戏厂商能够更自由地建构。
至于中国玩家,虽然我们经常骂厂商,但归根到底从不会有太多门户之见。我们等待中国的3A,就像等待李培楠的世界冠军一样充满耐心。20年不多,等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