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高手在异世笔趣阁我们,中法两国知识界、文化艺术界和国际组织代表,于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相聚巴黎,共同参加中法文明对话会,共商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大计。
我们认为,文化和文明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竭动力。开展中法文明对话,是我们的共同心声,也是需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的伟大事业。中法两国在加强文明对话交流,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应作出表率、走在世界前列。
我们看到,中法两国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代表,共同致力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举多边主义旗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们建议,不同文明平等共存、和谐共生,珍惜尊重每一种文明,让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多样文明,成就人类星球的勃勃生机。
我们建议,不同文明相互欣赏、包容并蓄,在对话交流中取长补短,为人类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我们建议,不同文明守望相助、共同合作,让各种文明成果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保障世界和平发展和繁荣稳定。
我们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定期开展文明交流对话,搭建沟通平台,汲取文明智慧,促进民心相通,让文明之光更好照亮人类星球。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与法国“桥”智库联合承办的中法文明对线日在巴黎举行。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蒋建国、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等出席并致辞,中法两国政府高级别官员、知名专家学者、文化艺术领域杰出人士、中法合作企业高管等200多名代表参会。双方代表围绕“文明对话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会议主题,坦诚交流、深入对话,贡献思想智慧。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国各自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不仅如此,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我们双方始终彼此欣赏,相互借鉴,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早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时代,包括伏尔泰在内的很多法国思想家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倡导欧洲学习中国的理性精神。1688年,路易十四国王向中国派出第一批“国王的数学家”,为促进中法科技与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儒家大师辜鸿铭曾在著名的《中国的精神》一书中说:“世界上似乎只有法国人最理解中国和中国文明,因为法国人拥有一种和中国人一样非凡的精神特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法关系与中法文化交流翻开了新的篇章。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中国在西方建立的第一个文化中心就设在巴黎,“中法文化年”则开启了中国与外国互办文化年的风气之先。今年3月,习主席对法国进行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马克龙总统将一本1688年首版的《论语导读》法文版作为国礼赠送给习主席,再次为东西方文化的相遇相知写下了一段佳话。过一会儿,我将同勒德里昂外长共同主持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五次会议,我们双方将落实好两国元首关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共识,推动中法文化交流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是走向冲突还是繁荣,历史是走向倒退还是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中国和法国作为两个文明大国,完全有能力为人类提供答案,那就是要有一双欣赏不同文明之美的慧眼,要有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的胸怀,要让平等、包容、合作的人类文明之光永恒闪耀。
我们要坚持平等相待,让不同文明各美其美。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身的土壤,都有优点和长处,都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华文明2000多年前就倡导“和而不同”,讲究“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优越论”或者是“文明冲突论”,主张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自身文明、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让我们这个世界百花齐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让不同文明美人之美。历史告诉我们,自私狭隘的文明注定不能持久,任何文明唯有欣赏、接纳并且不断借鉴其他文明才能长盛不衰。中法两国就是如此。各国都应当本着理性包容的心态看待其他文明以及其他国家的进步,而不能把本国利益凌驾于别国之上。中国圣贤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则指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应当互尊互敬,互谅互让,更多地成人之美而非成人之恶,这样才能彼此成就,共同发展。
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进,让不同文明美美与共。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和信息化彻底打破了地理上的隔绝,为各国加强互利合作,实现集体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事实证明,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自我孤立不合时宜,单边主义不得人心。近年来,习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要的倡议,这是古老中华文明在21世纪为人类作出的新的重大贡献。我们愿意在这些倡议指引下,坚持和弘扬多边主义理念,与各国不断深化合作,共同为推动人类文明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作出不懈的努力。
刚才,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的演讲,深刻阐述了以文明交流互鉴破解国际关系难题的重要主张。法比尤斯主席的演讲,表达了对多样文明共同发展的独特见解。两位领导人的演讲,为我们这次对话会定下了基调、提供了指引。这里,我愿用几个象征性的历史符号,与大家分享我对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理解。
第一个符号:“一条路”。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主要驱动轮。2000多年前,先辈们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大交流时代。在这条路上,中法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深化对不同文明的认知,领略不同文明的魅力,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汲取不同文明之长。大量事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可以使不同文明创造的丰硕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也正是在这条路上的交流,使中法两国站上世界文明高地,成为相互辉映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璀璨明珠。
第二个符号:“一本书”。马克龙总统向习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论语导读》,唤起我们对中法文明交流史上的一段珍贵记忆。“汉学西传”“欧学东渐”,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互学的一个,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孔子的《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孟德斯鸠、伏尔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事实充分证明,中法两大文明互学互鉴,犹如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不仅能够照亮两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也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第三个符号:“一群人”。100年前,一群中国有志青年,带着对法国文明进步的向往,不远万里来到法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改造旧中国的良方。热情的法兰西人民向这些负笈求学的年轻人敞开了怀抱,帮助他们为报效祖国储备了知识和技能。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新中国杰出领导人,有的成为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杰出人才。这里我想说的是,中国人民饮水思源,永远铭记帮助过自己的人,要和他们世世代代做好朋友。先辈们播下的中法友谊的种子,早已在岁月的风雨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第四个符号:“一句话”。戴高乐将军当年说:“中法两大民族都对对方怀有深厚的仰慕和尊敬,两国间存在的明显默契,总有一天会发展成一种越来越深厚的合作。”我们十分高兴地看到,自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作出中法全面建交历史性决策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彼此支持、密切合作,中法关系已成为不同制度和文化传统合作共赢的典范。
第五个符号:“一个梦”。习主席2014年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我真诚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关注,共同实现中法梦。”马克龙总统在2018年首访中国时说:“我们生活在法国和中国可以共享一个梦想的时代。这正是我对中法关系的期待。”两国元首的话让我们深刻体悟到,中国梦和法国梦是相通的,我们共有一个“中法梦”。实现“中法梦”,就是深化中法文明交流、推动两国合作共赢的进程。
开展中法文明对话,是我们中法双方为之努力的事业。今天的对话会,是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一个新的开端。我相信,中法文明对话会,一定会成为中法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盛宴!
中法对话不只是开会讨论,而且应实践两国的共同未来和整个世界的未来。中法的文明是不一样的,在教育、历史、国土面积、邻国等方面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有共同远见才更重要,团结起来才更重要。1964年戴高乐和决定两国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40年的从政过程中,我一直和中国朋友保持沟通。最近我们两国加强了联系,高层互访频繁,这更显示出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虽然我们是有差异的,但是我们仍有共同点。
首先,中法都是有建立长期联系的长远想法。中国是这样,法国也是这样,不是看短期利益,而是能够预见未来,克服短期困难,能够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
其次,中法两国都有开放的精神。我们两国历史上都曾经受到诱惑,想要封闭起来,最终我们都选择了开放,所以我们很自豪。现在好多国家尤其是大国,都越来越封闭了。可是中法并不是这样的,这表明了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路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都重视找到平衡,也就是王毅讲的求同存异。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威胁,最大的威胁是针对多边主义的威胁。有些人越来越不接受多边主义,中法这两个大国要在多边主义、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可以找到新的知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是伟大的大师。未来,要让每个人都成为这样的人,祝中法文明对话大会圆满成功。
当前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是全面性的,威胁着几十年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关系体系。
当前,各种国际关系体系交叉复杂,现在是双极、多边、单边关系相互交叉。而且我们看到现在的国际体系还有一种强权政治的倾向。今天的世界面临着信任危机。1945年以来人们对和平、稳定、社会公正的信心正在动摇。还有一个是工具危机,联合国的体制,国际货币,世界银行,等等。美国离开教科文组织,因其质疑国际组织的效率。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从文明入手,文明冲突会导致一种自我封闭,保护主义在“911”事件后越来越盛行,极端主义向西向南蔓延,而且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冲突,特别是在中东、利比亚。还有就是文明间有了区块化趋势,我们看到有些人动不动就挑起制裁,或者挑起争端,明显例子就是中美贸易争端。还有在许多地方有战争风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对世界文明的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并肩作战。战争是对文明的野蛮摧毁。
此外,我们还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自私的全球化,为了自己的利益从全球化获取好处,另一个则是环境的挑战。
我提三个建议,非常紧迫。第一是我们的外交必须致力于共同利益。各国的人民必须是平等的,各种文明也是相互平等的。和平非常重要,联合国军校和参谋部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因为我们都面临危机。法国和中国都是受害国,中法可以携手各方力量,从全球层面打击极端主义。第二是保护环境,建立全球碳市场迫在眉睫,全球排放11%的增长是由于森林砍伐。第三个是文化,许多中国艺术家在法国居住过,他们对于两国文明交流作出过很大贡献。特别是在文学和美术方面,文化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要强调多边主义,合作促进务实外交,保证区域性科学文化合作。法国对非洲进行援助,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对非洲进行援助。应当促进三方合作,建立一个常设的秘书处。
感谢大家邀请我参加这次大会讨论文化及世界的多极化。文明怎么在多样性中保护,这个话题非常重要而且应景。尊重国际法是唯一维护和平的方法。我们只能通过合作来应对挑战。我们尊重多样化,所以很团结。中国和法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两国都是多极化的捍卫者,两国都坚信文化对发展的作用。今天的大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我们看见技术、信息以及沟通带来的巨大变革,让成千上万人摆脱贫困,能够把全球化和地方化紧密连接在一起。但是社会和个人也越来越分裂,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和平呢?
人类组成大的家庭,共享地球,共享多样化。我们一直都在寻找这种解决办法。因为另外一种文化可能带来冲突,甚至排斥别人,毁掉文化遗产。有人是根据宗教标准排斥他人,认为不同的民族无法和平共处,认为世界应该回到过去。我们要反对孤立主义,要尊重其他文化,所有文化都能互相借鉴,让人产生更多归属感。
丝绸之路的千年历史就是民族、宗教和知识之间的对话,这些过去的交流带来更多交流、创新。更多文化、艺术一代代传下去。丝绸之路的文化显示出,没有任何一个文化能够独自发展。丝绸之路是重要的交流,是通过经贸、商品的交流还不只这些,还有创新、身份的交流带来对话。
从前,丝绸之路就是社交网络,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讲述人类之间互相学习的历史,没有一个文化是独自发展的,人类文明是互相借鉴的,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持久性的发展,是一种软实力。这样才能在不同语言、文化中,找到解决所有社会挑战的方法。
过去几年中,我们不断创新,我们文化的概念不断拓展,显示出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应该得到保留和分享。
文化是扎根人民之中的,影响到我们的观念,每个文化都是活着的、不断进化的。最终的结果是美好的世界。
多样性表现在世界遗产上。可以说过去一个世纪,这些遗产虽然属于不同文化,但是代表共同价值。文化不同不会导致我们分裂,而是会让我们团结起来。法国有45处文化遗产,中国有55处文化遗产,中法都是文化遗产比较多的国家。我再次祝贺7月中国凉州一处遗产、浙江一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各民族必须交流创新、创造联系,这样多样性才能为我们所用。中法文化底蕴深厚,有遗产有创新,同时在传统与创新中融合。法国有1000多个博物馆,200个文化机构管理各种档案。
一个国家觉醒的时候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中国知道文化是有凝聚力的,能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得非常快,文化传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5年,中国在文化方面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显示出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创新。
中法的经验都表明,文化是可以不断创新的。要鼓励人类扩大想象,能够借此看得更远,人类需要这种看得更远的能力。
2013年,习主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气势磅礴的蓝图,承载着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中国和法国均是连接东西方的贸易中心和文化枢纽,穿越千年,见证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的历史篇章。千年亲缘,万里茗香,古老而又青春的丝绸之路,将两大文明紧紧相连,交流互鉴,彼此汲取营养。
法国孕育了绵延千载的古老文明,走过了曲折漫长的自强之路,绚烂的科学文化、丰富的艺术创造、激荡的哲学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宝藏。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方面,法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中法文化交流不断涌现出强大生命力,未来更是令人憧憬。近年来,两国博物馆之间开展了包括藏品研究、文物修复、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多项务实合作。在这些活动中两国古老文明散发出新的异彩,谱写出文化交流的一段段佳话,扩大了民众间的相互认知。
中法两大文明,跨越千里距离,相互吸引。我认为文化的主题可以把两个文明连接起来。两个文明都能够超越地理边界。中法都有远见和想法。我们说到文化传播,也就是软实力,就是说文化的力量能够吸引其他国家。
我们两国不能只是互相看,还要向相同的方向看,我们双方的机构怎样处理双边关系、这不仅促进中法关系,而且中法合作能带来很多成果。讨论文明的含义是什么?就是怎么以好的方式管理地球,在地球上和谐共存,并关注未来,也就涉及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这也是中法文明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
我把中国崛起看作是21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中国从落后到追赶,到逐步地在部分领域内领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以大数据、量子通信为标志的、还有AI、人工智能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现在是在第一方阵里,这是改变国际格局的。中国的崛起是不一样的,我称它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它的定义是一个数千年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和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几乎完全地叠合在一起。
中国和法国有悠久的联系,都有优良的传统,都比较包容。像伏尔泰、狄德罗这样伟大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他们的精神本质上也是解放思想,也是实事求是。在这种精神指导下,我相信中法文明的对话会越做越好,中法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法兰西美术院可能不太为人所知,但是很多中国人非常了解,莫奈的博物馆,还有吉维尼的莫奈之家,都有很多中国游客。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很悠久。
中法之间很亲近。我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曾看到一个青铜的花瓶,可能有3000年历史,我能看出雕刻者当时的手势和工具,这说明跨越3000年的艺术手法和感受是可以交流的。在组织办理展览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观众。中国观众来自各个年龄、文化背景,我记得一个中国女孩,可能是15岁,她在一个雕塑前看了至少15分钟,我们在法国看不到这么专注的观众,我很感动。
在承载着法兰西深厚历史,流淌着法兰西文化血液,折射着法兰西智慧之光的塞纳河畔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耸立着两位中国圣人的铜像雕塑,他们是老子、孔子。表现的主题是孔子向老子问道。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这组雕塑点明了中国人谦虚向他人学习的品格,也点明了中国文化中心是向世界问道的平台。只有将问道、传道相结合,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对话。也只有通过对话才能沟通心灵,融通情感,增进了解,共求发展。
对话,作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理性形式,如今已成为一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性潮流。古老的丝绸之路曾为我们示范了文明对话和合作共赢带来辉煌,同时更向我们启示了走向未来的希望。
2001年我参与了一部中法合作拍摄的电影,叫《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它是根据旅法华人作家戴思杰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那是我第一次和法国电影人合作,我们拍摄之余讨论最多是对电影美学的理解。法国是最早引进中国电影的西方国家,这些电影让很多人对中国美学和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我太太安娜是法国女孩,出生在尼斯。我每次来法国都会被称为尼斯女婿,我太太在中国也会被叫作东北媳妇。我的两个孩子喜欢读唐诗,也喜欢唱《艾维尼翁的桥上》(法国著名童谣)。孩子是未来,中法友谊的未来要靠他们。
我一直在推广法国,讲法国的吸引力,吸引投资。现在我想去中国,我想看到中国的作用。而且中国有很大的潜力,中国的男性和女性可以一起来创造未来。
现在我们非常关注四个主题。一是气候,我们希望妇女也要坐到谈判桌上参与气候谈判。要研究怎么能够让妇女更多地参与到气候行动中。第二个领域是如何获得资金,尤其是妇女创业等。我们想要更多的女性成为企业家,能够创造就业创造财富。另一个主题就是科学、人工智能等。要让妇女在这些领域获得更多的机会。还有就是要鼓励女性参与到改变社会的工作中。提高妇女在科学方面的参与,这也是文明的一个重大主题。
让克里斯托弗巴斯 (文明对话研究院首席执行官、联合国文明联盟战略发展与合作高级顾问)
柏林墙倒塌已经30年了。当时很多人认为,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普世的、单一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时代将来临。但实际上,30年后的现状与这些人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金砖国家的崛起和世界的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化让他们倍感担忧。金砖国家的发展不仅涉及经济层面,实际上,金砖国家实力的增强也给全世界带来了新兴国家的价值观。以前,我们会谈到“民族国家”的概念,现在则是“文明国家”。“文明国家”建立在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之上,其在国际交流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我和各国读者交流互学中,我深切感受到,在这个“世界是平的”的时代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里,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尤为显得重要。交流、对话,是消除误会、减少冲突、正确认知对方最有效的途径。经贸往来是交流,坐在一起开会、对话是交流,互相阅读、传承对方的文艺作品也是交流。我们希望世界各国能够像我们分享世界文学一样来多多地分享中国文学,并从中认知中国。
今天的中国作家生而有幸,既能畅通地学习、借鉴世界文学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处在活力四射、国泰民安的大好时期,热火朝天、多层次、多触角的生活给中国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活水。
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孔子在中国被称为圣人。在法国也罢,在其他各国也罢,孔子都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符号。在孔子看来,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守护和传递周文化,其实就是秩序与和谐。在孔子同时代的思想家里,孔子看起来是最保守的那一个,但恰恰也是走得最远的那一个。一直到今天,我们还深受他的影响,比如,在与不同的文化打交道时,我们会讲“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孔子的说法。我从小生活在中国的北方,最常吃的水果是苹果。而法国,因为葡萄酒出名。文化不也是这样吗?交流最重要的意义是你我都知道彼此,理解彼此,欣赏彼此。吃自家的果子,也品尝别人的果子,这样,嘴里才能充满丰盈的味道。
埃尔韦巴尔巴莱(法国文化部前秘书长、卢浮宫博物馆前副馆长)
中法文明之间的一个共同点是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我们的这个对话应该会更有成果。还有我们之间的差异,应该承认我们有差异。我们也经常听到“和谐”这个词,但和谐,并不是说要趋同,而是要和而不同,承认我们有不同的见解。在这种前提下,通过文明对话共同往前走,建设更有成果的未来。
博物馆可以说是法国的传统价值中的一个主题,即这些作品是国家的,但同时也是要由人类来共同分享的。博物馆显示出了人类漫长且可见的历史。作为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最让我触动的就是文明之间的对话是非常活跃的。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这种对话对人类发展都是巨大的动力。
自古以来,敦煌就处在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开放、包容、多元、互鉴一直以来都是敦煌文化的属性。我们的敦煌学研究也是建立在国际合作与交流基础上的,从2014年开始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性学术会议“敦煌论坛”,为全世界的敦煌研究者提供到敦煌交流考察的平台。我们也积极派出我院学者参加国际会议、参与国际合作。其中,每年向法国国家科学院东亚文明研究中心派出两位访问学者。在这里,我要向一直为我们提供帮助的法国同行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也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进一步开展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古藏文文献、吉美亚洲艺术馆藏敦煌艺术品的合作研究。
价值观的传播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通过战争和革命方式的传播,但强迫他人接受自由的价值观,本身是有悖自由的。拿破仑在斯洛文尼亚强迫推广法语,但该国的语言、文化特点也保留了下来。这一时期法国文化的传播,背后是高度集权。
我们向孔子学习、向中国学习,实行了考试制度,像我一样出身贫寒的人,也能成为外交官。法语是外交官的语言、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北约的官方语言,世界上有5.5亿人学习法语及法国的文化,在中国有17个法盟中心。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国家一级学术型群众团体之一。1979年8月成立迄今已40年。40年间,研究会通过老中青几代学者、研究人员的努力,大力推动和开展中国法国史的研究和教学,加强与国外同行的联系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中法双方的共同推动下,2003年起研究会开始实施一项中法历史文化间学术交流的计划。我们每年利用暑假,将法国一些著名的历史学家请到中国,与中国学者一起为中国的年轻学者和研究生授课。通过交流,我们培养了大批法国史研究的人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卓有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纷争仍然不断,世界仍然不太平,这就急需我们文化研究者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寻找建立一个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和谐世界。
我认为,以尊重多样性为核心价值观的法国文化和伏尔泰曾经推崇和借鉴的中国儒家思想可以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选项之一。孔夫子曾对他的弟子子路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可以说,无论是治理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还是整个世界,中法文化中均居主流地位的“多样性和谐”原则不仅在文化意义上,而且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能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公平。
互联网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各种文明成果以数字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汇集、便捷流动、加速传播,网络空间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保护和展现人类文明多样性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法两国拥有悠久文明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运用网络渠道深化两国文明交流,对于增进两国友谊、促进民心相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应坚持平等尊重原则,让各国人民通过互联网相互了解世界优秀文化,以共同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平台为愿景,推进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文化对话,尊重多元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真正实现各国文化、多样文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德国的启蒙思想家莱蒙尼茨在1617年的时候读了《论语》的拉丁文翻译本,他表示,这给他带来了很多收获,学习内容与法国大革命联系起来。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人写的文章,这篇文章谈到《论语》翻译时提到,最终的英文译本实际上是从法文版本翻译过来的,这些翻译实际上是美国一位翻译家做的,这样串联起来的话,我们可以推测马丁路德金可能也受到了《论语》的影响。
法语版的《论语》中写道“哲学的唯一目标就是不断提升自己和他人。自我提升是必须的,也是提升他人的前提。”如今社会变得越来越物质化,我们应当重温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艾玛纽埃尔林科 (法国巴黎天主教大学教授,中国政治和艺术史专家、汉学家)
每个国家每个文明都和其他国家有共同的价值观,也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明包涵意识形态、价值观。法国历史学家提到中国文明的时候,带有欧洲人看世界的色彩,法国人把这种观点叫作东方主义。对应的还有西方主义,比如东方学者看西方的时候带有东方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是现实文明,西方通过战争、殖民把价值观分散、强加到各个地区。
中法文化交流就是要对抗野蛮,文明的反面就是野蛮,就是。中法都面临的威胁。基地组织毁掉了很多世界文化遗产。以文明的名义,我们要打击野蛮行径,中法要在这点合作,共同反对。
中国的当下成就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愿意将这一伟大的宝贵经验奉献给世界,中国也愿意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中国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政治多极、文明多样、经济多元、主权平等、民族独立、个性自由互为表里,是人类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的理论,是中国文化天人合一宇宙观、和而不同社会观、人心和善道德观的必然结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和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化解和超越文明冲突与敌视。中国文化将拥抱时代的开放和世界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伟大复兴。
让-弗朗索瓦迪梅利奥 (法国亚洲研究中心主席)
我关注中国超过40年了。此刻,我们主要讨论不同意识形态文化之间的交流。中法之间对线世纪法国的家具装饰深受中国风格的影响,这说明了法国对中国艺术的认可。
中国的文明本身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和所有表现形式进行对话,而不是以偏概全。中国文明在当代艺术中也具备不同的表现形式。提到中国文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当代艺术,但是说到文明,实际上还包括文化的多元化,正是这种多元化,才使得我们能够与其他文化对话。中华文明比中国本身更大。说到中华文明,除了本土的根,也要考虑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人聚集地的文化元素。中华文明已经超出了自己国家的领土。
历史证明,“和而不同”的现实世界造就了文明多样性与世界多极化的必然。文明前进发展的趋势又让人类更为紧密地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未来将会各显灿烂且携手一同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这种“不同而同、同而不同”的发展规律,在人类文明史上比比皆是。芭蕾艺术当然也不例外,今天,当我们在欣赏意大利和法国芭蕾之浪漫、英国和德国芭蕾之创新、俄国芭蕾之奔放、美国芭蕾之随意自然、中国芭蕾之细腻时,不难发现尽管各学派多彩多姿,但各学派在秉持传承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将未来发展置身于国际通行艺术语汇对当代潮流新途径的探索,真可谓携手并进、多元发展。
弗朗索瓦冈坦 (华为技术法国董事会前主席、研究与战略预测中心董事长)
在与不同国家的合作中,我们面临不同文化与语言的差异。对于企业家来说,在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顺利开展业务,一定要深度了解当地的风俗与文化,这些无法只靠看报纸来获取。
世界现在面临多极化,局势已经不像二三十年前那么简单。以前我们使用单一语言,商业模式逐渐一体化,但现在是多元文化。因此,要成为一个跨国企业比以前更难。团队的多元化特性,要求未来国际的大集团,领导培训课程中一定要吸纳文化课程,把文化纳入集团战略之中,否则难以展开经营。知识的分享可以超越文化多样性带来的挑战,这也是企业必须要克服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