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暖雅全婐艺术照中国环境报创刊于1984年1月3日,是生态环境部机关报,是国家生态环境专业媒体,致力于全面深入反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进程,在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生态环保方针政策、传达生态环保工作部署、弘扬生态文明、提高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主阵地作用。
2022年,中国环境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报社重点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形成了融“报(刊)、网、端、微”为一体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年鉴》、影视新闻中心、中国环境网、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全媒体同频共振,中国环境报发行量再次突破30万份。
中国环境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宣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组织策划选题,加强舆论引导,聚焦生态环保重点工作、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工作需求,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着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2年,中国环境APP被评为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体系建设类创新案例;报社第三党支部被命名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多名同志获得社外奖励,其中1人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多名编辑记者获“全国政协好新闻”等奖项。
由中国环境报社、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纪录片《生态秘境》在央视纪录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该片先后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2年第四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2022年度优秀行业节目最佳作品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生态秘境》获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2022年度优秀行业节目最佳作品(2023年3月)
2022年,中国环境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生态环保中心工作为主线,积极组织策划重大选题,着力做好主题报道、深度报道、典型报道,指导性、专业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
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系列宣传报道,开设专栏,通过“报网端微”等多种渠道,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产品。在大会新闻中心的支持下,环境报记者两次获得提问安排,实现中国环境报全国党代会新闻宣传新的突破。中宣部《新闻阅评》对环境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习生态文明思想等宣传报道给予充分肯定。
中国环境报记者在党的二十大首场集体采访活动中提问(2022年10月18日)
开设“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栏目,立体化、多角度展现各地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的进展成效和典型经验,刊发报道20多篇;继续办好“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笔谈”栏目,约请专家、地方领导结合基层实践,对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宣传阐释,刊发理论文章30多篇。报社关于习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的做法和经验在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刊发。
聚焦中心工作,开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点绿成金惠民生”等栏目,报道各地在污染防治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典型经验。
注重从大局出发,在重大问题、突发事件、热点焦点问题上做到及时发声、正确引导。抓住主题主线,全面深入地做好党的二十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宣传报道,导向鲜明;加强选题策划,对一些重大主题报道探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报道模式,视角更加多元、产品更加多样;对生态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采访和分析,解疑释惑,积极引导舆论。
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做好重要节点、敏感时期、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舆论监测和引导,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通过批评性和调查性报道开展舆论监督,针对碳市场弄虚作假案例,第一时间介入报道,全流程跟踪,多角度批判,刊发《改改数字就获利千万,碳排放报告编制的暴利空间》等报道20多篇,为有力打击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中国环境报作为COP15第二阶段会议“城市峰会”承办方,启动“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评选工作,并组团赴蒙特利尔现场参会。会议期间,报社拍摄制作的城市宣传视频以及纪录片《生态秘境》在中国角等不同场合播放,制作的《遇见魅力城市》宣传册在会议现场发放,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做法和成就。同时,报社承担了COP15网站新闻内容采集工作,负责运维COP15组委会微信公众号,其中COP15网站以中英文双版本运行,进一步增强了国际传播力。
此外,报社派记者赴埃及报道COP27会议情况,协助发布新闻通稿20篇、协调新闻采访8次。
中国环境报记者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现场发回系列报道(2022年12月)
中国环境报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以“中国环境”为核心品牌,融报、网、端、微于一体的传播矩阵,目前形成以“一报两微一端一网”为主体,学习强国、头条、抖音等平台号为辅的传播矩阵。截至2022年底,微信公众号订阅量超过44万,微博粉丝数超过100万,中国环境APP下载量达70万人次。探索生态环境移动平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模式有了新进展,生态文创商城在中国环境APP上线.融媒体报道
移动优先,2022年中国环境APP共发布稿件超过3.9万篇,制作专题近120个;微信原创文章风格更加多元化,全年发布原创文章超过510篇,年度阅读量排名前20的作品,阅读量均超过了5万。
短视频产品亮点纷呈,推出“见证者说”“山河行”等品牌栏目,选题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全年发布视频新闻2119条,制作短视频749个。
纪录片拍摄取得新突破,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出品的六集纪录片《生态秘境》收视率创央视纪录频道同期新高。
全年共组织近50场直播,其中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直播观看人次达到23.9万,创历史新高。
中国环境融媒体中心目前已建成集内容数据采集、编辑、审核、发布于一体的多平台发布系统,实现了内容共享、一体发布,新闻大数据抓取等功能,将进一步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版面与频道之间的堵点,形成多种媒体融合的新的媒体生态。
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双碳”目标、“两山”转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大议题,解读生态环境政策,分析形势任务,刊发典型案例,为各地学习借鉴提供平台,为用户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在中国环境APP设置“云服务”板块,汇总生态环境领域文件文献和法条、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实录、地方执法典型案例解析等信息,为生态环境系统提供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学习素材。
编发舆情刊物《中国环境舆情参考》,供相关部门参考,全年编发18期。编撰《环境情况》,为上级单位决策提供参考,全年编撰9期。
在中国环境APP开设“爆料”栏目,定期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向生态环境部信访举报系统反馈,做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开设“随手拍”栏目,用户可随时上传自己拍摄的生态环境图片,也能获得感兴趣的环境信息。
2022年,报纸共刊发公益广告30块,并通过多种平台大力宣传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的各类生态环境公益行动;组织开展系列社会宣传活动,如“寻找最美基层环保人”“大地文心”采风、“我的帮扶故事”主题征文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报社作为生态环境部第五定点帮扶工作小组牵头单位,全年投入帮扶资金近21万元。
中国环境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令人信服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反映各地生态环境保护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刊发制作的《“华北明珠”白洋淀重现光彩》等文章、“生态环境保护这十年”系列长图,见证了我国生态环境的美化、净化、优化,坚定了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
遵守新闻伦理,凸显人文关怀,重点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对灾难事故的处置进展、成效及对受害者的关怀等。
通过典型人物和事迹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来自基层一线的生态环保铁军风采,报道有态度有温度。开设“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和“奋斗者正青春”等栏目,刊发了《琐事做好 小事做精 细事做亮》等一批稿件。
传播理想信念,引导社会各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连续5年组织开展“家风故事”征文,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家风。开展“我的帮扶故事”主题征文活动,展现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监督帮扶工作中的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组织开展中国生态文学论坛,搭建社会宣传新阵地,以文学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大地文心”生态文学作家采风活动,以全媒体形式见证地方生态文明实践、生态环保成就,宣传习生态文明思想、绿色发展理念。
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价值观念,凝聚中国力量。紧扣文化热点、文化现象开展策划,分析热点背后的深刻内涵。“我身边的生态之变”专题先后推出《为谁风露立中宵》《串起山水与唐诗之链》等文章,以文学形式展现生态变迁带给人们的乡愁。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出系列视频《二十四节气》,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带领读者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功策划“你点赞 我种树”活动,在宣传植树造林的同时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的春天”,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中国环境报始终致力于通过新闻产品普及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开办双碳行动版、推出“谈谈碳”视频栏目,以全媒体融合报道的方式全方位解读“双碳”战略。在APP上设立专题“夏季臭氧顽疾怎治?”,组织刊发系列报道,科普大气污染防治知识。
中国环境报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秉承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严格贯彻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实现了采编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保障内容生产安全。
高度重视网络技术安全,保障了中国环境“报(刊)-网-端-微”等平台安全稳定运行,未出现安全事故。
严格遵守《中国环境报社有限公司采编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准则》,规范采编行为。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决杜绝虚假不实及有偿新闻,未出现违反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情况。规范采编流程,坚持采编经营分开。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明令禁止抄袭、洗稿等行为。
坚持弘扬社会正气,坚定传播社会正能量。开设“我为群众办实事”“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和“奋斗者 正青春”等栏目,启动“寻找2022最美基层环保人”推荐宣传活动,对先进典型、案例充分报道,彰显道德榜样力量。
严格审核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并在报纸和所属网站上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电话、邮箱地址,保证公众依法举报投诉渠道的畅通。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报社工会作用,全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关注员工发展,致力于培养专家型编辑记者,鼓励编辑、记者深入基层。
切实保障员工薪酬福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激发员工干事热情。鼓励全体职工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自行安排休假时间,切实保障职工的休假权益。
规范新闻记者证管理,严格审核申领人员资格。对符合申领条件的采编人员,按规定组织参加新闻采编资格培训,及时办理申领新闻记者证手续;对已经调离或退休的人员,及时收回并注销其持有的新闻记者证。2022年,未发现或收到举报关于持证人员违法违规情况。
通过集中轮训、专题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干部职工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2022年,报社继续实施内部导师培训制度,为年轻编辑记者提供一对一的传帮带,提高业务水平。
报社严格实行采编人员和经营人员“两分开”制度,严禁采编人员从事有偿新闻、广告、发行等经营活动,杜绝经营人员参与或干预新闻采编工作,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经营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经营活动。
2022年以来,中国环境报社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特别是在推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充分发挥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形成了良好社会影响力。
2022年,中国环境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舆论引导能力有待加强、新闻作品可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差距;三是媒体融合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既懂技术又懂采编的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针对当前存在不足,我们将继续在媒体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提升报道能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