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积安近况十几年前,国内互联网音乐传播的主流,实际上是盗版下载。那时候,不管是主流的BT、eMule,还是小众的soulseek,里面受欢迎的mp3音源,文件名里面普遍嵌入着一个“[320k]”字样,意思是我这是码率320k/s的mp3文件。
再到后来,出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潮流,一个是无损压缩格式,另一个是开源播放器。
原始的数字音频数据格式,比如常用的PCM,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时间轴上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得到的离散序列。根据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比如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只要你的采样率足够高,同时每次采样数据的精度足够高(主要依赖于“位深”),你就可以接近完美的还原出声音信号。这部分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信号与系统》教材。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采样率44100hz,位深16比特的PCM音频数据,是足够“好”的音源。那么什么叫“无损压缩”呢?就是说像mp3这样的压缩格式,由于存在高频损失,是无法完美还原出压缩前的PCM音源数据的,而无损压缩,比如ape格式,就是不存在数据损失,可以完美还原PCM音源数据的的压缩格式。
不要看这个播放器“其貌不扬”,实际上功能非常强大,最重要的是它的开放系统,可以嵌入各种各样的音频处理插件,从而实现自定义的音效优化。比如我当年就痴迷于Foobar 2000的”胆机插件“。
那这些和QQ音乐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就是,QQ音乐正在移动端把这两个关键要素找回来。
我前面说了,无损压缩肯定是最好的选择,那是不是我把网站里面的mp3都替换成flac就可以了呢?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由于国内的音乐服务商,长期大量依赖于UGC(网易云音乐和早期的虾米都是UGC“重灾区”),所以实际上大部分公司的音乐资源质量是非常参差不齐的。更让人无奈的是,由于一些商业变动等原因,哪怕你从唱片公司拿到的音源,都有可能是质量参差不齐的。所以单单音源的录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QQ音乐为了解决音源质量问题,首先,在格式上采用flac(无损压缩)和ogg(持多声道,比mp3更好的有损有损压缩格式),取代mp3。同时,QQ音乐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入库检测上了DNN深度神经网络,对编码,信号等质量参数进行智能检测,甚至还为了K歌伴奏专门开发了检测标准。
举个例子,我们随机选一首歌曲,同样选择320K mp3作为编码标准,将QQ音乐与另一个平台(暂称A)的音源做对比。
很明显,A平台(下方)的音源频谱低于20K,这就说明这个音源是“假320K”。
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做更广泛的考察。比如选定某一天的Apple Music国语排行榜,在两个平台上考察版权和音质情况。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版权数量,还是无损音源数量,还是5.1声道,QQ音乐都占有一定优势。
由于手机平台本身的特点,我们很难在手机上发开出像Foobar 2000那样可以外挂各种插件,却仍然易于使用的“geek播放器”。但是这件事其实可以交给厂商来完成,QQ音乐目前已经建立了体系化的播放端音质提升技术栈,从效果上,可以逼近甚至超越PC时代的geek软件。
总体而言,QQ音乐在移动端音乐app中,是非常值得吹一波的,相比于对UGC内容质量一直缺乏有效管控的平台,QQ音乐至少在技术上和产品上都走到了前面。
|